青岛邮电博物馆建在一座百年洋楼里,德邮政总局1905年在此建立了胶澳德意志帝邮局。楼内原先的诸多办公室,被打通后,改造成了宽敞的展览厅。青岛代邮电通信业与青岛这座城市几乎同时诞生。1893年,清政府在杨家村今天的台一路一带设立了胶澳电报房。博物馆里有仿造明清时期驿站所建立的门头,间悬挂写有驿站二字的牌匾,两旁挂有对联。当年的传信筒和邮驿马铃也静静躺在玻璃柜。
在大量的邮电文物和藏品,最吸引人的是20多个家制造的百余部电话机。其最古老的一部电话机是1905年爱立信公司生的壁挂式磁石电话,这部电话机有着木质外壳,外观看起像是西方的教堂建筑。最有趣的是上世纪20年代法的双听筒电话,它的别称为丈母娘电话机,据说是为了方便丈母娘随时监听女婿与其他女人的通话而得名。上世纪30年代的英自动电话,造型独特,像一只笨重的大象,由此也被称作大笨象,这个品种在电话里非常少见,而且至今都能够使用。此外,还有孙山1912年在青岛广会馆入住时用过的电话,60年代领导使用过的红线一号电话以及主席在西柏坡使用过的电话机型。
上世纪20年代初,孔祥熙出任胶澳商埠电话局局长。在其办公室里,还保留着他用过的日式方桌,抽屉里展示的是一张1933年手绘的电话路线图纸。在建馆时,人们从老墙缝发现了一些皱皱巴巴的纸片,其有一张电话长途通知单,现在就陈列在博物馆里。馆内还展出了一本1931年的电话号码簿,其有交通银行天真照相馆亨得利眼镜店,现在都已成为青岛的老字号。
青岛邮电博物馆的一楼仿照德老邮局的式样,设立了一个慢递邮局。这里参观的游客可以用明信片给未写信,最长期限为20年。
博物馆展让人们遥想过去的岁月,而未的信件则让今日的一切都变为值得回味的记忆慢慢沉淀。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样这十年做过的事,能令你无悔骄傲吗?那时候你所相信的事没有被动摇吧旅途上你增添了经历,又有让棱角消失吗?你成熟了,不会失去格调吧?